(通讯员 严卓 董珊) 7月20日上午,香港国民教育学会“一带一路:武汉历史文化双向交流团”一行80余人走进华中师范大学,在百年学府的青砖黛瓦间,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对话。交流团由来自香港国民教育学会、新会商会陈白沙纪念中学、天主教普照中学、新界喇沙中学、李求恩纪念中学、仁济医院王华湘中学、香岛中学、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、荃湾官立中学等单位的82名师生代表组成。通过探访校史文脉、共话“一带一路”青年发展机遇、分享生活印记,两地师生在互动中拉近心灵距离,让鄂港文化交流的种子在盛夏生根。
交流团的脚步首先踏入校史馆与博物馆。泛黄的古籍手稿、承载岁月的教育文物、记录华师变迁的老照片,无声诉说着跨越世纪的育人故事。
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赵长峰教授在专题分享中,巧妙将 “一带一路” 的时代命题与历史文化脉络相连。他以武汉为例,讲述这座城市如何从古代 “九省通衢” 的商贸要地,成为如今 “航运向东、班列向西” 的国际枢纽,而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港湾,始终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。“从楚地丝绸到当代中欧班列,从岭南商埠到国际金融中心,两地的文化基因里,都藏着开放包容的密码。” 赵长峰的话语引发学子共鸣。
招生办曹世生老师详细介绍了华师面向香港的招生政策。教育学类、中国语言文学类等专业常年位居港生报考热度前列。他还生动描绘了港生在华师的学习生活图景,全方位展现贴心的求学体验。
在生活分享环节,教育学院本科生严卓用镜头记录校园里的猫咪学长、食堂阿姨的笑脸、桂中路的秋景,将日常点滴串联成鲜活的校园画卷,让香港学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 2024级文学院港生庞浩贤分享了自己的 “文化适应故事”, 从初入校园的忐忑到融入集体的蜕变,尤其是新生训练营让她快速找到了归属感。现场,来自文学院、历史文化学院、教育学院、数统学院的 16 名华师学生代表与香港学子围坐交流,从专业学习聊到城市印象,笑声与掌声不断。
据悉,此次来访是香港国民教育学会对今年 3 月我校 52 人师生代表团赴港交流的 “温暖回应”。从香江之畔到荆楚大地,这场双向奔赴的文化之旅,让两地青年在触摸历史、分享当下中,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。正如交流团一位同学所言:“楚韵与香江情,本就是同根生的风景。”

图1 参观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

图2 赵长峰教授专题讲座

图3 曹世生老师香港招生政策推介

图4 教育学院本科生严卓展示华师生活

图5 文学院港生庞浩贤分享就读体验

图6 交流团合影

图7 华师志愿者合影